上一集,我們提到了如何挑選保健食品的其中一個觀念,沒看的人趕緊去溫習一下
那麼,剩下的兩個觀念呢?
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!!
2.有無檢附檢驗報告
一個產品要能上市,廠內一定會留存COA及產品檢驗報告
COA:原料的身分證
產品檢驗報告:製造廠出的合格報告or委託第三方認證單位的合格報告
基於每家廠商的原料、配方都是機密,COA是不會公開的。至於檢驗報告,通常,稍大的廠牌都會附在網站or販售通路上(例如momo、奇摩等),委託TAF第三方認證實驗單位檢驗,是較具公信力的的表現(例如台灣最有名的SGS)。
結論:購買產品前,於該產品的官網上找看看是否有附上檢驗報告。
3.食品添加物的添加必要性?
國人歷經了各種黑心食物風暴後,對於食安漸漸的也有些概念了,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曾說過:「許多食物數百年來都不需要添加物,照樣可以做得很好。」更何況是為了促進健康而吃的保健食品。
但也不需要聽到食品添加物,就聞風色變,政府自從食安風暴後,對於食添的流向非常的重視。過多的添加,會危害人體的健康,但若用的正確,可增進食物的保存、風味、甚至抑菌,有些食品裡面加入食添是必要的:
舉個例子,在膠囊劑型中,粉末填裝之前可能會有「假性結塊」,導致膠囊充填機械阻塞。所以為了增加粉末的流動性,會添加「硬脂酸鎂」來防止粉末結塊,所以在這個例子裡,添加硬脂酸鎂是合理的。
題外話~關於食品添加物,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在2015/07/31公告了一個讓食品業者哀哀叫的法令『非追不可』,發文字號1041302792號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google一下。
這法規訂定的用意,其實是規範要食品添加物的流向,無論今天你是販售業者或是進貨業者,進出多少數量,都要上傳至『非追不可』。
結論:適量且符合法規的食品添加物是可行的,但,購買產品前,記得瀏覽一下仿單及外盒。若是食品添加物的項目多得不像話,其實可以考慮替代性的產品,抑或是食品添加物較少的他廠。
市面上保健食品的價位琳瑯滿目,從低價到高價都有,但是如何聰明挑選,並挑到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,才是本篇文章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