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凃醫師
今年過得飛快,終於迎來了節氣的尾端,冬季
再過1、2個月,就是過年啦
冬季三個月,起於立冬,經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,止於立春前一天,是萬物收藏的季節,其氣候主寒
天地間,萬物盡量地減少能量散失,枯枝漫天,蟲獸冬眠,以等待著春天的生機到來
(也是養脂肪的最好時機)
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氣候地區之間,冬季天氣雖不至於大雪覆蓋,但隨著頻繁的冷氣團或寒流襲來,時而晨間驟降的溫度,人們的生活作息當然也必須有所調整
好的,就讓我們
一手抱著羊肉爐,一手捧著薑母鴨
一起來看看冬天的節氣吧
延伸閱讀:
立冬
約在國曆11月7-8日,「立冬」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
與「立夏、立春」一樣,「立」就是開始的意思,表示冬季正式開始
在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對「冬」的解釋是:「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」,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,收藏入庫,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
完整地說,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,萬物收藏,規避寒冷的意思
氣候特徵
此時,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,所以在台灣還不太冷。
晴朗無風時,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,不僅十分宜人,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。
起居調養上,切記「養藏」,應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證充足的睡眠,有利於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
中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:「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凍;三候雉入大水為蜃。」
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;土地也開始凍結;三候“雉入大水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,蜃為大蛤
立冬後,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,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線條、顏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認為,雉到立冬後,便變成大蛤了
推薦食材
-
胡蘿蔔:性平,味甘,具有健脾和胃、補肝明目功效,富含維生素,並有輕微發汗作用,可刺激皮膚新陳代謝,另有研究證實,可降血中膽固醇
-
白木耳:性平味甘,有滋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潤腸通便等功能。富含植物性膠原蛋白,具有預防光老化、過早出現斑點、潤膚養顏等作用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立冬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
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
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小雪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