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凃醫師
這個月就是過年啦
冬季三個月,起於立冬,經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,止於立春前一天,是萬物收藏的季節,其氣候主寒
天地間,萬物盡量地減少能量散失,枯枝漫天,蟲獸冬眠,以等待著春天的生機到來(也是養脂肪的最好時機)
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氣候地區之間,冬季天氣雖不至於大雪覆蓋,但隨著頻繁的冷氣團或寒流襲來,時而晨間驟降的溫度,人們的生活作息當然也必須有所調整
好的,就讓我們
一手抱著羊肉爐,一手捧著薑母鴨
一起來看看冬天的節氣吧
延伸閱讀:
小寒
約在國曆1月5-7日,小寒與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處暑一樣,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十二月節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則大矣」
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,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,小寒一過,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
氣候特徵
小寒期間,氣溫幾乎降至最低,一波波的冷氣團或寒流使得台灣北部、西部濱海地區更是寒風刺骨
中醫認為,寒為陰邪,易傷人體陽氣,寒主收引凝滯
所以,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,但基本的原則仍是《黃帝內經》中的那一句格言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
冬日萬物斂藏,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
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:「一候雁北鄉,二候鵲始巢,三候雉始鴝」
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,此時陽氣已動,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;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,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
第三候「雉鴝」的「鴝」為鳴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
推薦食材
1.番茄:性微寒味甘、酸,有生津止渴,健胃消食功效,富含茄紅素,有助於心血管疾病預防,而由於番茄性偏寒,在冬天建議煮熟後再吃,較不影響身體的陽氣
2.羊肉:性溫味甘,具有益氣補虛,溫中暖下功效,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維生素B1、B2、E、鐵、鈣、磷、少數硫胺素等營養素
鈣的含量比豬肉豐富,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比豬肉、牛肉少,吃了可以增加熱量、促進血液循環,有禦寒暖身的作用
PS:正在感冒發燒、口瘡、肝腎病者不適宜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小寒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
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
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大寒見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