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喜歡在跑客戶的時候,坐在候診區聽患者的對話
有一次,在一家中醫診所等醫師時,聽到隔壁一位年輕人與他媽的(不是在罵人喔)談話
年輕人:「媽,這次一定要開自費的水煎藥,不要再拿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了,這樣妳的病才會快點好。」
娘親:「這醫師的水煎藥很貴啦!一帖要好幾千,我拿健保的科學中藥就好了。」
年輕人:「不行,健保都開科學中藥,裡面都澱粉,根本沒有療效。」
此時,我聽到都硬了,我說拳頭……
我相信,上述的對話內容,也是很多人心裡的疑問。究竟,我們吃下去的科學中藥,是真的有中藥成分,抑或是只是一坨澱粉呢?
接下來我講的,才是真正的關鍵。首先,我們來聊聊什麼是水萃
舉個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泡過咖啡掛耳包呢?
將咖啡掛耳包打開,小心的注入熱水,等待咖啡一滴滴的滴入杯中。大約三分鐘後,就能享用一杯香濃現泡的咖啡。
將咖啡掛耳包變成一杯美味的咖啡,這幾個步驟,就是水萃(水煎)。
我們來假設一個情境,有一天,中醫師跟你說:「你的肝火旺盛,可以吃些枸杞相關的藥材或保健食品,裡面的多醣體對你很有幫助。」
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?以下有兩種方式
①走進中藥材店,買了一大袋的枸杞,每天上班前忙得不亦樂乎,用最原始的「水萃」方式,帶到辦公室,灌著一壺壺的枸杞水,然後勤奮的跑廁所,同事們懷疑的看著你,以為你最近膀胱無力…………
②買一罐枸杞的保健食品,將罐子打開,優雅的拿出一顆枸杞萃取的膠囊(或一匙粉末),每日飯後一顆後,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。
這兩種方式都沒有問題,而且都有一定的食療效果在。但從結論來說,經過萃取過後的科學中藥,會較為便利,你們說對吧?
那科學中藥為什麼要加入澱粉,不會稀釋療效嗎?
簡單來說,市面上我們吃的科學中藥,是將中藥材裡的藥性,以3~4倍濃縮的方式萃取出來,但是萃取出來的半成品,是液體的狀態(可以想像為黑色的枇杷膏)。這樣的狀態並不方便保存,所以聰明的科學家就想到一個超棒的方法囉!這個關鍵方法,就是「噴霧乾燥」。
科學中藥關鍵製程:『噴霧乾燥』(Spray drying)
何謂噴霧乾燥呢?他是一種透過高溫汽化的方式,將中藥萃取後的液體噴灑出來。但在噴灑的過程中,需要添加一些澱粉,與之附著成形。
若沒有這些附著劑,造粒的過程中是無法形成粉末的狀態。如果無法成形,我們吃到的科學中藥,很可能就是一坨像枇杷膏狀的產物,更別提裝罐保存了。
所以,澱粉在科學中藥這個關鍵製程裡面,扮演著的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那麼,到底要不要吃科學中藥呢?
其實不管是科學中藥,或是水藥,都是需要經過醫生的診斷後,再配合個人的身體狀況做調整的。
若是小病或平日保養,那麼,能用健保的費用,吃到由合格中醫師開立,且經過認證的GMP藥廠所製造的科學中藥,品質穩定,攜帶又方便,why not?
但若是較為頑固的疾病,那麼,就可以考慮跟中醫師討論自費水藥的選項。畢竟,水藥的客製化與藥效,還是有其無可取代的療效。
下次,若有人告訴你科學中藥=吃澱粉的理論,請記得將這篇文章給他看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