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各位一定聽過發春、思春,但就是沒有聽過發夏、發秋、發冬,這是為什麼呢?
「春」,有什麼強大的神秘力量嗎?
與我們的健康狀況又有何關聯?
今天,就讓我以中醫師的角度,來跟大家聊聊春天的第三個節氣,【驚蟄】
延伸閱讀:
驚蟄的由來
每年在國曆3月5-7日,天空漸漸出現雷聲,萬物逐漸茂盛。而在每年農曆十月以後,即不再打雷,進入嚴冬酷寒,花草枯死,所有的昆蟲小動物也都紛紛躲進土裡或藏在石縫中蟄伏。
到了農曆二月初,天地陰陽氣接觸頻繁,產生閃電、雷聲隆隆。所有正在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震醒後,紛紛從土中石縫裡爬出來,因為春雷「驚」動了「蟄」伏的昆蟲類,所以這個節氣就定名為『驚蟄』
驚蟄的養生之道
1.驚蟄的氣候:天氣明顯變暖,而且一會兒冷一會兒熱,氣候比較乾燥,容易使人口乾舌燥、外感咳嗽,此時還不能掉以輕心,出門在外還是需多添加輕薄的外套,以免外感風邪
2.驚蟄的飲食:宜清溫平淡,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如春筍、菠菜、芹菜、雞、蛋、牛奶等,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。
中醫師私房食材
1. 生梨:性寒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,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。還可搭配枇杷、羅漢果、銀耳等食物緩解病痛。
2. 枸杞:性平味甘,滋陰潤肺,養肝明目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【驚蟄】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。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【春分】見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