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各位一定聽過發春、思春,但就是沒有聽過發夏、發秋、發冬,這是為什麼呢?
「春」,有什麼強大的神秘力量嗎?
與我們的健康狀況又有何關聯?
今天,就讓我以中醫師的角度,來跟大家聊聊春天的第五個節氣,【清明】
延伸閱讀:
清明的由來
約在國曆4月4-6日,太陽過黃經十五度,天氣逐漸和暖,花草樹木開始萌芽茂盛,大地呈現風景明朗的現象,顯得一切清爽明媚,因此便以「清明」為節名
《曆書》:「春分後十五日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」
而到節日的「清明節」,就是我們所熟知掃墓祭祖的大日子了
清明的氣候特徵
此時的氣候不穩定且時常下雨,農作物的生長易受影響。有趣的是,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:
「一候桐始華,二候田鼠化為鵪,三候虹始見」
意即在這個時節,先是白桐花開放,緊接著,喜歡陰暗的田鼠全部回到地洞中躲起來。最後,就是雨過天晴的彩虹了
清明需注意的地方
氣溫變化也很大冷熱無常,此時的寒流會讓人疏於防範,容易感冒,不得不慎
中醫師私房食材
莧菜,性涼味甘,有解毒清熱、抗菌止瀉功效,含豐富鐵質與鈣質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【清明】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
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【穀雨】見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