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凃醫師,相信各位一定聽過夏日炎炎
但就是沒有聽過春日炎炎、秋日炎炎、冬日炎炎,這是為什麼呢?
台灣的「夏」,除了熱到抓狂以外
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?
與我們的健康狀況又有何關聯?
今天,就讓我以中醫師的角度,來跟大家聊聊夏天的第三個節氣,【芒種】
忘記我們前兩個節氣在講甚麼嗎?快來複習一下吧
延伸閱讀:
芒種
約在國曆6月5-7日
芒種,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。有芒作物開始成熟、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;另外,「芒種」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“忙種”,農民間稱其為「忙著種」
「芒種」的到來顯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
氣候特徵
此時天氣相當炎熱,正式進入夏季,也剛好正值端午節,古代人家會在門口掛菖蒲、艾葉以驅毒避邪
特別要注意的是,此時濕氣大增,易使人體感覺特別懶散,體熱及汗液不易排出,經常感覺四肢有氣無力,所以有句俚語這麼說的:『炎炎夏日正好眠』,就是這個原因
至於濕熱的天氣會讓身體出現甚麼變化呢?
食慾不振、腹脹、濕疹等病症都是需要注意預防的,因此飲食上需注意不要過於生冷,並多吃保護脾胃的食物唷~
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:「螳螂生;鵙始鳴;反舌無聲」
這是甚麼意思呢?
這裡指的是螳螂因感受到陰氣破卵而出;接著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,並且感陰而鳴;而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,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
是不是很有意境呢?
推薦食材
- 小黃瓜:性涼味甘,有清熱、利水、解暑的功效,富含水分及維他命,可預防中暑
注意:女性經期時,需搭配溫性食物共食,否則易因小黃瓜本身的寒涼引發身體不適 - 西洋參:性涼味苦微甘,可滋陰補氣、清火生津,對於氣虛但體質又偏燥熱的人很適合,不會像高麗參或東洋參較易上火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【芒種】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下次見~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