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凃醫師,相信各位一定聽過夏日炎炎
但就是沒有聽過春日炎炎、秋日炎炎、冬日炎炎,這是為什麼呢?
台灣的「夏」,除了熱到抓狂以外
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?
與我們的健康狀況又有何關聯?
今天,就讓我以中醫師的角度,來跟大家聊聊夏天的第四個節氣,【夏至】
忘記我們前三個節氣在講甚麼嗎?快來複習一下吧
延伸閱讀:
夏至
約在國曆6月20-22日,太陽過黃經九十度直射北回歸線、此時北半球受光最多、畫長夜短為『夏至』
此日中午太陽位置最高、日影最短、陽氣最盛,過了此日又太陽逐漸南移,而此時也是體質虛寒的人進行「冬病夏治」的好時機,也是三伏貼施行的好日子
氣候特徵
氣溫持續上升,夏至雖然是夏季白天最長的時刻,但並不是天氣最熱的時刻,北半球的夏天要到小暑、大暑時,氣溫才會升到最高點
而在夏至的降雨型態,正是「西北雨,落不過田岸」的急驟型區域性降雨,在這節氣,容易沒有食慾、身體煩熱,因此,適當休息及補充水分顯得格外重要
中國古代將「夏至」分為三候:「一候鹿角解;二候蜩始鳴;三候半夏生」
這是甚麼意思呢?
意思是:
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,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,接著雄性的蟬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。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,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
這個解釋是不是有很有趣又很貼切呢?
推薦食材
1. 絲瓜:
性涼味甘,有清熱化痰、止咳通絡功效,含豐富水分及維生素
2. 番茄:
性微寒味甘酸,有生津止渴、清熱潤燥效果,含豐富茄紅素及維生素,可減緩血管老化、抗氧化、降血脂
透過上述的文章,大家對於【夏至】需要注意的飲食起居是否有點概念了呢?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到你們
凃醫師聊節氣,我們下次見~
延伸閱讀: